首頁 > 全球最新資訊 > 周小川撰文:一帶一路投融資應以市場化為主

周小川撰文:一帶一路投融資應以市場化為主

更新日期:2017-5-5 10:03:52    來源:www.tannet-group.com流覽次數:590次

周小川強調,“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合作應以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互利共贏”為原則。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在即。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近日撰文指出,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需要充分調動政府和市場、沿線國家以及國際資本等各方資源,通過用好開發性金融、推進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的網路化佈局、更多地使用本幣等多種方式,確保投融資的可持續性,將共商、共建、共用的合作理念落到實處。

《中國金融》昨日刊發周小川的署名文章《共商共建“一帶一路”投融資合作體系》。文中,周小川詳細闡述了對“一帶一路”投融資體系的認識和思考。

周小川表示,“一帶一路”投融資應以市場化為主,堅持可持續和互利共贏原則。

他指出,長期以來,國際社會在發展中國家開展的投融資合作強調減讓式資金支持,包括利率、期限、寬限期等方面條件的減讓,優惠貸款即是其中的一種。減讓式資金支持的條件優於商業資金,不可避免地需要財政補貼和政府支持。但一國財力資源畢竟有限,而且財政資金的使用通常受國內法律等方面的約束,因此,多數國家沒有足夠的財政資源提供長期的、大規模的對外減讓式資金支持。

“依靠減讓式資金支持還可能引發一些風險和問題。”周小川指出,首先是道德風險,即可能導致被支持國家缺乏通過充分挖掘自身資源稟賦等優勢發展經濟的動力,國與國之間在爭取減讓式資金支持方面也會出現競爭和攀比。其次是可能導致一些國家的依賴心理,缺乏平衡、互利共贏的合作意識。此外,還可能造成市場扭曲,限制資源的有效配置,最終可能約束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而且,長期來看,投融資合作不是單向的資金支持,需要各方共商共建,構建共同付出、共擔風險、共用收益的利益共同體,同時還需要借助市場力量,******程度地調動各種資源,確保可持續性。

基於這些考量,周小川強調,“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合作應以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互利共贏”為原則。一方面,“一帶一路”建設涉及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合作,資金需求量巨大,單靠政府難以提供足夠的資金,必須動員市場的力量。同時,所需資金單個國家也難以負擔,必須動員沿線國家的力量。另一方面,多數“一帶一路”專案建設週期較長,如果投融資不可持續、出現中斷,不僅會影響專案進展和經濟效益,甚至可能帶來政治上的不利影響。再者,“一帶一路”建設不是某個國家的“獨角戲”,倡議之初就強調要共商、共建、共用。

根據現有的實踐,周小川指出,以市場化、可持續性、互利共贏為特徵的投融資體系至少應包括三方面內容:其一是運用開發性金融,其二是推進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的網路化佈局,其三是積極發揮本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

對於推進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的網路化佈局,周小川解釋,主要指通過機構互設、金融服務對接、資本市場聯通、金融基礎設施聯通、金融監管當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等,形成互聯互通、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網路化合作格局。

他提到,促進資本市場聯通,可以撬動更多國際資金,逐漸減少“一帶一路”建設對傳統銀行貸款的過度依賴,幫助沿線國家形成層次合理、功能互補的金融市場和豐富的產品體系。在這方面,中國正在積極探索,並取得了一些進展。近年來,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不斷推進和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波蘭、俄羅斯等沿線國家已在中國債券市場成功發行熊貓債。

周小川同時強調,積極發揮本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使用本幣開展投融資有利於動員當地儲蓄和全球資金、有利於降低換匯成本、有利於維護金融穩定。

實則,通過使用本幣開展投融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已有不少可以借鑒的經驗,中國也進行了一些有益嘗試。2008年以來,中國先後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本幣互換協議,其中包括22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國還在2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當地的人民幣清算安排,指定了當地的人民幣清算行,其中7個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返回首頁     返回上頁
公司註冊| 商標註冊| 年報稅報| 條碼申請| 集團招聘 | 員工互動 | 服務聲明 | 保密條款 | 網站地圖 | 聯繫我們
諮詢電話:香港 852-27826888  中國總機 400-880-8199   馬來西亞電話 603-21418908
登尼特集團 製作維護  登尼特集團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