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孵化器是什麼? 企業孵化器是指向企業創立者、企業投資者、企業經營者、企業管理者,提供並滿足所需要的資金、技術、人才、諮詢、硬件配套設施和軟件配套設施的企業服務集成體。一般來說,企業孵化器有兩個分類和六個基本特徵:兩個分類是專業企業孵化器和綜合企業孵化器;六個特徵:一是有孵化場地,二是有公共設施,三是具有投資能力,四是能提供孵化服務,五是具有大數據庫基礎,六是面向特定的服務對象件。也有人把企業孵化器簡稱為企業孵化中心、企業孵化機構、企業孵化園區等等。
本來,孵化器這個專業術語常用於家禽養殖業,孵化器是專為剛出生的小雞準備的。後來就應用到企業孵化上面來,目前,提供企業孵化的機構,不但有諮詢機構、專業機構,還有大學、政府、地產商也積極參與到孵化行業來。
企業孵化器與創業孵化器的重點:企業孵化器注重企業全方位全流程的孵化服務,可以貫穿創業孵化、運營孵化、管理孵化和各個發展階段孵化;而創業孵化器主要針對創業階段孵化,把初創企業導入正軌,主要服務在於配套設施服務、企業外包服務。創業孵化器可以為初創企業開源節流。本篇主要介紹企業孵化器。
企業孵化器作用
企業經管者,尤其是創業者,應該在創業過程中節省時間、少走彎路、營造創業者聚集效應,提高創業成功率;廈門大學的孫大海博士認為孵化器“通過為初創企業提供生產研發空間以及基礎設施服務來降低創業成本並提高效率;連接風險投資機構和初創企業,降低雙方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提供一種合理分攤創業者創業成本和創業風險的工具”。
在創業者急於創業,而又缺乏資源的情況下,他們會轉向一些資源提供商,這種資源提供商就慢慢轉化為創業孵化器或企業孵化器。創業孵化器起源於美國的80年代,北美就有孵化器幾千家,歐盟有幾千家,這種成功的模式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已在20多個發展中國家進行了推廣,在中國、墨西哥、以色列、波蘭、印尼、埃及等國均已建立,1994年5月在美國舉行的第八屆全美企業孵化器年會上,有來自世界五大洲25個國家和地區近500名代表出席了會議。可見企業孵化器已不局限在某一個地區,成為了一個“全球現象”。
企業孵化器不但幫助了個人身心提升,還幫助了企業快速成長,同時,也推動了社會和諧發展。
企業孵化器的由來
自從1959年孵化器貝特維亞工業中心誕生開始到80年代初,是美國孵化器發展的初期階段,主要目標是為了緩解社區的高失業率的狀況,主要功能集中在場所和基本設施的提供、基該企業管理職能的配備以及代理部分政府職能(如一些政府優惠政策的詮釋和代辦);80年代中後期,美國孵化器進入第二個發展階段,孵化器作為一種有利於經濟開發的新型工具得到政府的強力推廣,專業技術孵化器是美國政府對企業孵化支援系統化的一個重要方面,虛擬孵化器是美國企業孵化支援日趨系統化的另一個標誌;90年代上半期,風險資本的觸角伸入孵化器中,孵化器進入第三個發展階段呈現企業化運作趨勢,其主要表現是服務物件向外擴張和服務形式多樣化,孵化經營重心由孵化新創企業轉向涵蓋市場機會的識別以創建企業本身;創業孵化集團的革命性在於其解決了傳統孵化器的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具備了獨立的投資功能,二是解決了傳統孵化器難以吸引高素質的管理人才的問題。
中國的創業孵化器興於80年代,發展於90年代。1987年中國誕生了第一家孵化器——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1999年中國誕生了第一家民營孵化器——南京民營創業中心。1999年香港誕生了實用新型的創業孵化器——登尼特創業孵化中心。目前,鑒於深圳具有得天獨厚的創業環境,深圳創業孵化器,企業孵化器數目已經位居中國前茅。中國企業孵化器經歷了二十幾年的發展,已經進入穩定發展期。每年都有新增企業孵化器。截止2010年底,中國企業孵化器已由2000年的164家發展到894家,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孵化器大國。儘管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迅速,但仍然存在著區域間發展不平衡,孵化功能不完善,融資平台欠缺和人員素質偏低等多方面的問題。中國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在不同地區之間、不同省份之間以及不同城市之間的數量差異較大。中國的大部分科技企業孵化器過於集中在東部地區及少數中心城市,沒有形成面向全國的輻射效應,極大地制約了中國孵化器事業整體上的協調發展。
其次,中國現有的企業孵化器基本上是由政府直接或間接提供大量的資金專門興建的,硬件設施完備,收費低廉,為在孵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基本服務支援。但是,除極少數企業孵化器對企業的具體運作提供全面支持外,絕大部分企業孵化器都無能力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服務,孵化器的功能尚需增強。
此外,在債權性融資等方面,由於中小企業普遍無法提供可以質押和擔保的有形資產,信用體系尚未建立健全,而銀行風險規避的需要等因素,導致了中國中小企業基本上很難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債權性融資。
而中國現有企業孵化器的許多管理人員來自於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服務意識不夠,普遍缺乏經營管理能力,缺少創業經驗,也缺乏高水準的技術能力和技術依託。這就直接影響了科技企業孵化器的運作效率,影響孵化器的服務品質和水準。
企業孵化器發展現狀
當前,創業創新是中國國策,在中國國務院推出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戰略氛圍下,長江南北創業熱情高漲,創業孵化機構應運而生,蓬勃發展。
第71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關於紀念“世界創新日”的第284號決議,呼籲各國支持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時代戰略舉措,認為這將為各國實現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凝聚新動力,創造新機遇。因此,在這個創業創新的大環境裡,作為創業十八年,從事創業十八年的登尼特,利用十八年創業孵化、創業投資和商業運營的經驗,聯合了許多國際孵化公司、品牌供應服務機構。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孵化器數量最多的國家。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有科技企業孵化器2,530家、全國上報眾創空間名單2,345家,兩項合計4,875家,成為全球孵化器數量最多的國家。雖然中國孵化器數量發展成為全球最多的國家,但加速器的發展卻遠不如國外。美國加速器發展最為快速和完善,例如微軟加速器在全球建立分支,為微軟集團不斷輸送全球*********技術和優質可投標的;以微軟集團的快速發展帶動當地經濟的轉型升級。中國雖設立多個加速器,但並未發展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加速器,中國加速器的全面開花尚待時日。隨著國內中小企業數量的不斷增長,國內孵化器的功能愈發多元化,滿足不同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孵化器也由最初的1.0升級到現在的4.0模式,無論孵化功能還是孵化效率都有著質的飛躍。
我們也要看到:幫助企業成功發展的孵化企業,本身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根據網上資訊收集,中國2017年估計有超過50%企業孵化器會倒閉,這個現象值得重視,自身難保,何以幫助別人創業?
企業孵化器趨勢
自1959年第一家孵化器“貝特維亞工業中心”在美國誕生至今,孵化器行業走過了近50年的發展歷程,截止2006年全美孵化器數量約1200家(LindaKnopp,2007),為美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和新經濟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家孵化器武漢東湖創業中心創立於1987年,至今已有20年的歷史,截至2006年底,全國孵化器總數已達到548個,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畢業企業創造的營業總收入達1745億元,已經成為中國區域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重要基地。
中國企業孵化器起源於 20 世紀 80 年代中後期,1987 年中國誕生了第一個科技企業孵化器——武漢東湖創業服務中心。經過 15 年的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數量持續增長,孵化能力不斷增強,詳見前瞻《中國企業孵化器產業市場前瞻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並開始呈現多種形態。孵化器正朝著形式多樣化、功能專業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和組織網路化方向發展。
在形式多樣化方面:不僅有綜合性的創業中心,已有依託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大學等高等院校建立了 58 家大學科技園孵化器;北京、上海、蘇州、無錫等地依託創業中心和高新區建立了 50 多家留學人員創業園,為海內外留學人員和海外華人提供創業的全程服務;在美國、俄羅斯、新加坡、英國等地建立了海外創業園。
在功能專業化方面 :興建了一批以中小型的軟體發展企業為主要培育物件的軟體園;上海張江生物醫藥孵化器、北京醫科大學醫藥孵化器、北京 863 軟體孵化器、北京北內製造業孵化基地、北京新材料孵化器、陝西楊淩農業專業孵化器、天津塘沽海洋技術專業孵化器等一批專業技術孵化器已經投入運營。
在投資主體多元化方面:除了有政策性孵化器外,商業性孵化器的發展呈現良好態勢;管理體制已從事業型為主,向企業型、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並重模式轉變。一批國有和民營大中型企業、風險投資機構和跨國公司已經在中國創建了企業孵化器,以孵化器數量最多的北京為例,在 2000 年統計的 25 家孵化器中,大學投資的孵化器占 5 家,國企投資的孵化器占 7 家,民營企業投資的占 1 家,政府投資的占 7 家,國外公司投資的占 2 家,其他孵化器占 3 家。
在組織網路化方面:為促進孵化器優勢互補,協同發展,企業孵化器的工作組織網路也應運而生。1993 年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協會建立了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專業委員會,這是第一個全國性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網路( 組織 ) ,設立在科技資源比較豐富的中心城市,連接本城市各類型孵化器的城市孵化器網路,此外,中國還積極參與了國際孵化器網路組織的有關活動。
未來企業孵化器會以大資料為基礎,向著功能化、智慧化、體系化、平台化、全球化方向發展。
企業孵化器的社會功能
組建孵化器的目的主要是繁榮當地經濟、解決就業問題,鑒於這樣一種目的,國外孵化器的建立並不局限某一個行業,也不一定是新建企業,只要對促進經濟發展有利即可。
從進駐企業孵化器內的企業所從事的領域來看,孵化器也可以分為多種類型。其一是技術型的;其二是加工制造型的;其三是專業型的孵化器;其四是提供服務的孵化器。
國家和地方政府對孵化器的支持與推動對成功的孵化器是重要因素,政府有專門費用支援孵化器運轉和擴大服務(如芬蘭和香港地區),又不指望直接收回投資。孵化器對進駐企業可提供低價或免費服務以支援初建小企業,但一般政府沒有提供特殊的免稅或減稅政策。
近20多年來,隨著小型企業的發展,適合這種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孵化器管理模式應運而生,至今全世界已超過2000餘家,目前還沒有世界性組織進行統計,從其數量增長看,足以說明它在經濟增長與解決就業方面的作用。北美(包括美國及加拿大)1991年有企業孵化器500個,培育著25000個小企業。每年有22%的企業從孵化器遷出,得到規模發展,也就是說每年有5500個較為成熟的企業推向社會。
由於創業孵化器對社會貢獻大,各種政府都給以發展企業孵化器大力支持。中國政府也推出許多創業優惠政策,配合創業園區逐步落實。
企業孵化器運營工作
企業孵化器一定要通過運營才能產生價值,而不是單純拿國家補貼,在耗盡資源後,自動消滅。登尼特陳浩天認為:企業孵化器運營就是價值鏈條運營、商業模式運營、品牌行銷運營、人脈關係運營、企業團隊運營、資本增值運營,從各個不同運營角度,大量一個企業終極目標,那就是創利增值。然而,通過企業創利增值,來達到為社區為社會創造價值的終極目標。
企業孵化器的發展類型
1、託管型和策劃型
託管型創業孵化器的服務模式就是把企業部分或全部業務託管給另一家企業,自己卻省去了很多操作環節。託管型孵化器面向的人群為初次創業者或高科技及互聯網創業者。其提供的典型服務一般包括:免費或付費的辦公場地、定期的創業培訓、項目畢業路演培訓、投資人對接等。託管型孵化器為創業者提供了企業生存的基礎設施,使創業者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產品的設計和研發中。例如,目前很多大學為支持大學生創業,都建立了創業園。園區以極低的價格將工位租給大學生創業者。這是典型的有政府支持的託管型孵化器。此外,還有很多企業家、投資人為了支持創業、孵化優質的高科技及互聯網專案,成立了私營的託管型孵化器。例如,李開複先生創辦的創新工廠、聯想旗下的聯想之星孵化基地等。此外,很多國外的孵化器機構也在積極進入中國市場。託管型孵化器為有想法的年輕人提供了良好的創業平臺,進入之後借助平臺的資源,創始企業可以快速度過嬰兒期,有機會獲得投資發展壯大。
策劃型企業孵化器:策劃型孵化器一般依託於大型的諮詢策劃公司,面向人群為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多次創業者或者傳統中小微企業家。入駐策劃型孵化器的企業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企業初創階段找不到合適的商業模式而需要進行資源對接的企業。另一類是企業由於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而遇到瓶頸需要轉型的企業。這些企業家往往“身懷絕技”,在某一領域內擁有一定的人脈、技術等資源,但是由於行業的局限或者未能及時順應時代的潮流而陷入困境。
策劃型孵化器依據其多年的企業服務經驗,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的諮詢服務,通過自有基金直接投資或者對接外部投資機構投資,同時,策劃型孵化器以企業聯盟的形式搭建企業資源平臺,共用孵化器的資本、諮詢和人脈等資源。由於策劃型孵化器對管理團隊的業務素質要求較高,因此國內的策劃型孵化器數量不多。但是孵化的項目品質高,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
2、專業型和綜合型
城際同類聯營商,創立了登尼特創業孵化服務中心,提供了創業孵化系統集成服務。通過市場調查不難發現,目前專業型孵化器比較多,容易配置。而綜合型的比較少,發展不起來,因為綜合型孵化器需要具備一定規模和實力。
專業型孵化器就是在某一個專業的領域上,幫助企業解決專業上事項,專業孵化器有很多,比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工程承包機構。
綜合型孵化器強化一條龍、一站式、一體化的孵化服務模式,為企業解決所有問題,這種企業需要很多資源。比如:學區孵化園,麥肯錫、登尼特。
企業孵化器新型服務
美國全美孵化器協會研究資料顯示,成功孵化器的服務專案包括:網路支援;互聯網或資訊技術服務;諮詢;聯繫戰略合作者;商業計畫支持協助獲取天使投資或風險投資;聯繫大學研發機構;幫助可靠的學生實習或就業;管理團隊發展;財務管理支援;智慧財產權支持;法律服務;提供專業實驗設施;人力資源管理支援;產品或技術開發支援;與技術相關工藝的支援;國際貿易支持等。北方交通大學的李岱松博士將中國企業孵化器提供的服務整理為以下四類:1)一般性服務,包括場地、商務設施等;2)管理諮詢服務,包括一般性商務代理服務和制定戰略、管理制度、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市場分析、專業知識培訓等;3)投融資服務,包括協助獲得政府資金、申請擔保貸款、直接向企業進行投資、與風險投資結合等:4)專業技術服務。投資服務是孵化器核心服務功能之一
香港登尼特對企業孵化器進行改良,創建了新型企業孵化器服務模式和服務內容。登尼特建立了企業孵化集成體系,實現了時間與空間同步孵化,軟件與硬件同步孵化,人文與人事同步孵化,功能與智慧同步孵化的基礎體系。企業孵化集成體系還利用了一元化服務,二元化拓展,八商創業設計、八層發展思維,八大發展戰略,十大文化體系的經管發展理念,進一步把創業孵化集成平台進行優化、擴容、提升,形成了進可攻,退可守的發展格局。
1、時間與空間孵化服務
時空孵化服務(時間流程服務和空間孵化服務)是創業孵化中心的主流服務。創業時間規劃和空間事項配搭如何有機地結合起來,往往是創業者渴望探尋的。時間流程服務是根據時間順序向創業者提供的各種創業孵化服務。時間流程服務包含五個階段:創業評估階段,調研決策階段、策劃設計階段,企業設立階段,企業運營階段。空間運營服務是根據創業者的能力空間、資源空間,來逐步設計企業空間、拓展市場空間、提升資本增值空間。
空間運營,也稱商業運營或企業運營,是創業者按照事先設計的商業模式,通過各種運營手段獲得營收的商業活動,是創業者最具挑戰性和持續性的商業手段。商業運營模式包括:價值運營、模式運營、市場運營、資本運營、專案運營、團隊運營、人脈運營和平台運營,等等。
時空集成是創業孵化的主流,也是創業孵化的關鍵,有時間必有空間,用時間換空間,用空間換時間。創業計畫書需要具有時空概念,市場拓展、任務部署、績效考核都需要具有時空概念。
2、軟件與硬件配套服務
創業孵化除了主流業務之外,創業配套服務和創業配套設施顯得極其重要,這裡分為軟體配套設施和硬體配套設施,創業者如果能共用中心資源和配套設施,不但能達到開源節流的效果,還能達到應用虛擬資本來成功創業。
說到軟件,大家馬上會想到智慧軟件、電腦程式設計、APP應用,ERP資源規劃、CRM客戶關係管理、FM財稅管理和HRM人事管理軟件等等。但是,真正要把企業做好的軟件載體是人,真正的軟件是人的思維模式和經管發展智慧。因此,登尼特注重研發創業計畫、商業模式、經營手段、發展戰略、工作技能、品牌行銷設計、各類分析報告,等等。建立大資料庫、建立腦庫智庫,推動資訊共用、資源分享和資訊交易互動。通過大資料系統,自動實現供求配對、投融配對、上下游對接、產投融對接,形成一個產業價值鏈條的支撐平台。
創業孵化中心的硬件配套應用盡有,小的有辦公設施、會議室租賃、倉儲物流設施、網路服務器租賃、異地物品儲存服務、運營伺服器儲存服務;中的有寫字樓租賃;大的有創業園設計、孵化大廈、孵化運營設計,以及其它的產業鏈條硬件配套等等。
軟硬集成是最緊密的,電腦軟件不能沒有電腦硬件作為載體,手機硬件不能沒有應用軟件作為工具。做生意不能沒有辦公場所和辦公設施的硬件,做生意不能沒有商業模式、工作人員、工作模式作為軟件。軟硬件講究的是融合、配套、實用。
3、人文與人事管理服務
人文和人事服務是一種強化服務,只有把人強化到一定標準,才能把企業做到更強更大。人人懂人文,人人懂人事,但創業路上,成功率只有10%到20%之間。因此,人文管理和人事管理在創業孵化中顯得特別重要。
人文管理從基礎來看,可以有:員工心態管理、公司規章制度設計、企業經管準則制定,合作模式研究、合作合同設計;從提升角度看,人文管理服務包含:可以有商道管理、商德管理、信用體系管理、企業理念設計、企業文化設計等等。
人事管理可以有人事績效管理和人力資本管理。一個是即時生效的,一個是長遠增值的。但是,要實現這兩個功能目標,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事管理機制和規章制度。
人事管理不能離開人文管理,二者結合就會產生出獨特的企業文化。
4、功能與智慧優化服務
創業啟動後,功能優化、智慧優勢是保持核心競爭力的根本保證。因此,創業者必須在功能化、智慧化、模式化、體系化、網路化、全球化六方面下苦功夫,不斷優化,有序發展。
創業孵化中心功能設計和功能服務包括八大模組:主體設計、業務定位、品牌行銷、客服跟進、人事管理、財稅管理(資產管理)、文案管理、流程管理。這是企業發展最基本的功能模組。
智慧化發展是未來社會發展趨勢,企業智慧化發展也不例外。創業孵化中心以大數據庫為基礎,逐步發展行業智庫、企業腦庫,集合資訊、知識、文化、智慧資源,整合提煉,形成資訊化、智慧化產業,向中國製造2025,向世界工業4.0,向企業智慧集成服務發展,創造中國機器人品牌,中國智慧服務品牌。創業智慧服務包括:智慧圓桌研討、企業解決方案、企業體系建設、企業系統集成、智慧財產權轉讓,等等。
企業不但要做好功能模組,還需要做好智慧模組。兩種的集成才能讓技術昇華、智慧昇華。
5、運營與管理專業服務
設立企業後,面臨的就是企業經營和管理兩道門檻。企業運營孵化和企業管理孵化對初創企業來講需求甚殷。
企業運營孵化將以大數據庫為基礎,實現產業價值鏈條運營,商業模式運營和產業資本運營。同時,打造獨立運營體,並大獨立運營體價值******化。
企業管理孵化將以企業運營為基礎,做好時間與空間管理、人文與人事管理、資本與資產管理、流程與品質管制。企業管理高深莫測,企業管理孵化領域可以解決新創企業在管理上的缺陷。
登尼特企業孵化中心正在不斷努力,整合更多資源,改善企業孵化環境,做好創業層孵化、經營層孵化、管理層孵化、發展層孵化的系統集成服務。同時,進一步推動行業層孵化、產業層孵化、事業層孵化的智慧孵化產業發展,形成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集合式孵化平台。
(香港文化出版社 記者 吳玉榮)
返回首頁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