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 北京4月19日電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就業是13億多人口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面對就業形勢的新變化和新挑戰,必須把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決打好穩定和擴大就業的硬仗。
《意見》指出,就業是13億多人口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面對就業形勢的新變化和新挑戰,必須把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決打好穩定和擴大就業的硬仗。《意見》提出了五個方面的政策措施: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強化教育培訓和就業創業服務。
一是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聯動,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區間調控的下限。加強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銜接,在制定財稅、金融、產業、貿易、投資等重大政策時,要綜合評價對就業失業的影響。促進產業結構、區域發展與就業協同。發揮小微企業就業主管道作用,搭建公共服務示範平臺,支持小微企業創新。緩解重點困難地區就業壓力,促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對困難地區實施就業援助行動。
二是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將鼓勵創業創新發展的優惠政策面向新興業態企業開放,推動政府部門帶頭購買新興業態企業產品和服務。完善適應新就業形態特點的用工和社保等制度,新興業態企業的從業者中,簽訂勞動合同的可參加職工社會保險,其他從業者可按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養老、醫療保險和繳納住房公積金,探索適應靈活就業人員的失業、工傷保險保障方式。
三是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優化創業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發展創業載體,加快創業孵化基地、眾創空間等建設,允許各地對創業孵化基地給予一定獎補。鼓勵地方對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開展一次性創業補貼試點。拓寬融資管道,有條件的地區可通過財政出資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設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為高校畢業生創業提供股權投資、融資擔保等服務。
四是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創業。鼓勵高校畢業生多管道就業,擴大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對象範圍,實施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啟動支持計畫。穩妥安置化解過剩產能企業職工,促進分流職工轉崗就業創業。健全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探索對勞動者在農村常住地進行失業登記,並提供相應的就業服務和政策扶持。完善就業援助長效機制,確保零就業家庭、低保家庭至少一人穩定就業。進一步落實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政策。
五是強化教育培訓和就業創業服務。提高教育培訓品質,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方式,允許採取整建制購買培訓專案、直接補貼培訓機構等方式開展集中培訓,參加失業保險3年以上、當年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的企業職工可申請技能提升補貼。推進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專業化、資訊化建設,促進婦女、殘疾人等公平就業。簡化勞動者求職手續,推動建立入職定點體檢和結果互認機制。
張義珍介紹,這一輪新政策與以往的政策相比,感覺既是繼承,更有發展。積極的就業政策從2002年實施以來,隨著形勢的變化,不斷對相關的政策予以調整和完善。比如2002年時只是對國有企業的下崗失業人員提出相關政策;在2008年時轉向了統籌城鄉各類就業的群體;在金融危機期間,又增加了應對突發性、週期性失業的有效舉措;2015年又明確把創業和就業結合起來,形成了一整套支持創業的有關政策。
張義珍介紹,今年的高校畢業生總量是795萬,比上一年又增加了30萬人。做好高校畢業生的工作,關係到畢業生個人的價值實現,同時還關係到眾多家庭的福祉,始終是就業工作當中的重中之重。意見提出,鼓勵高校畢業生多管道就業,擴大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對象範圍,實施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啟動支持計畫。
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小微企業就業,落實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資金補貼等政策。對於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社會組織,符合條件的可同等享受企業吸納就業扶持政策。鼓勵科研專案單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參與研究,按規定將社會保險補助納入勞務費列支,勞務費不設比例限制。鼓勵大學生應徵入伍,落實好學費資助、助學貸款代償、優撫安置等政策,加大就業見習力度,允許就業見習補貼用於見習單位為見習人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及對見習人員的指導管理費用。加大對困難高校畢業生的幫扶力度,將求職創業補貼補助範圍擴展到貧困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和特困人員中的高校畢業生。促進留學回國人員就業創業,實施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啟動支持計畫,鼓勵留學人員以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入股方式創辦企業。簡化留學人員學歷認證等手續,降低服務門檻,補貼高校畢業生首次創辦小微企業,對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並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鼓勵地方開展一次性創業補貼試點工作。設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有條件的地區可通過財政出資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設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為高校畢業生創業提供股權投資、融資擔保等服務。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新就業政策對新興業態給予支持:平臺經濟,眾包經濟,共用經濟。虛擬或真實的交易場所,平臺本身不生產產品,但可以促成雙方或多方供求之間的交易,收取恰當的費用或賺取差價而獲得收益企業,利用互聯網將工作分配出去、發現創意或解決技術問題,將閒置資源共用給他人,提高資源利用率,並從中獲得回報。《意見》提出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張義珍表示,目前的用工也好、社保也好,包括就業支持政策也好,主要是以原來的傳統單位用人這樣一個勞動關係來開展的。在這個過程中,那些沒有傳統的勞動關係和單位勞動合同形式的新業態、新用工形態、新就業形態,能不能享受、怎麼享受政策就會面臨困難。人社部對此非常關注,也一直在研究,在這次新的就業政策中,我們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定的回應,希望能夠對新興業態和新就業形態給予一定的支持。
一是支持新興業態的發展。將鼓勵創業創新發展的優惠政策面向新興業態的企業開放,符合條件的新興業態的企業,都可以享受相關的財政、信貸等優惠政策。過去我們對企業有一攬子的政策,但對新興業態不一定好用,也沒有明確的政策依據,這次我們明確了新興業態的企業可以按照其他企業享受相關政策。同時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明確了政府部門要帶頭購買新興業態企業的相關產品和服務,我想這對新興業態是非常有利的支持。
二是我們對原來適合於傳統的用工方式、勞動關係的用工和社保制度進行調整,或者是開闢新的空間,完善適應新就業形態特點的用工和社保制度。比如,檔明確了從業者參加社會保險和繳納住房公積金的路徑。與新興業態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的,可以依法參加職工社會保險,而過去職工社會保險只適用於企業職工。對於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享受企業吸納就業方面的補貼政策。其他的從業人員,可以按照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去參加養老、醫療保險,也可以繳納住房公積金。同時檔還要求探索適應靈活就業人員的失業、工傷保險的保障方式。
另外我們也明確要加快建設網上社保、全國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等平臺,為從業者跨地區參保、轉移接續、享受就業、社保等相關方面的服務提供更加便捷的條件。
返回首頁
返回上頁